
身為一名廣州標志設計師,我一直以為,在設計這條路上,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,比如創意枯竭、客戶的無理要求、市場的變化等等。但我沒想到,最大的挑戰竟然來自我的上司——一個在創作能力、審美、管理能力以及客戶溝通上全方位“掉線”的人。

一個好的設計上司,應該是一個能帶領團隊突破創意邊界的人,或者至少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。但我的上司呢?他的創作能力基本為零,最擅長的就是“指點江山”。每次開會,他都會在設計稿上畫一堆沒意義的箭頭,嘴里念叨著“這個要有感覺一點”“再高端大氣一點”“這個LOGO不夠有靈魂”。但如果問他具體要怎么調整?他只會皺著眉頭說:“你是設計師,你要自己想。”
他的設計方法論基本可以總結為兩個套路:
結果就是,我們的設計要么像極了某個國際大品牌的“低配版”,要么活脫脫像PPT里的智能藝術字。更要命的是,他還特別喜歡自己動手改稿,但唯一會用的軟件是PPT。于是,我們做好的LOGO,總會被他用PPT加個陰影、鑲個描邊、甚至套個WordArt,然后再自信滿滿地對客戶說:“這是我們團隊精心打磨的方案。”
對于一個設計公司來說,審美至關重要。但我的上司,他的審美停留在十幾年前,還特別喜歡復古風,不是那種真正的經典設計,而是那種“早年理發店招牌”風格。他對金屬拉絲、立體浮雕、漸變字充滿迷之執著,每次看到現代簡約風格的LOGO,他都會皺著眉頭說:“這也太簡單了吧?客戶會覺得我們不走心。”
有一次,我們給一個科技公司設計LOGO,團隊的方向是極簡幾何風,靈感來自當下流行的扁平設計。結果,他直接給客戶推薦了一個帶金色漸變、鑲鉆效果的“豪華”版本,理由是:“科技公司嘛,就是要高端,要看起來有未來感。”更絕的是,他還堅持要加上一道“流光特效”,做出“星際穿越”一樣的感覺。客戶看完直接沉默,最后選擇了我們最早的方案——當然,這是他對外宣稱自己“指導調整”后的結果。
除了創意和審美的問題,這位上司的管理能力也是一大硬傷。每次項目推進的時候,他總是沒有明確的規劃,喜歡在最后一刻突然推翻方案。設計部加班加點趕出來的方案,他可以在交稿前一天拍拍腦袋說:“這個方向不對,還是換個風格吧。”然后又提供不了什么有價值的建議,讓整個團隊只能在一片混亂中重做。
最可怕的是,他的需求永遠在變化。上午要做極簡風,下午覺得復古更有感覺,晚上突然說客戶可能會喜歡炫酷點的東西……一天之內,我們的設計風格能變三次。最離譜的一次是,客戶已經確認的方案,他竟然覺得“還可以再優化一下”,然后背著客戶擅自修改,結果客戶第二天直接炸了,說我們“對需求理解不到位”。
此外,他還特別擅長畫大餅,每次團隊抱怨加班太多,他就會說:“大家再堅持一下,等拿下這個大項目,明年我們就能擴張,獎金翻倍!”結果,年年擴張在計劃中,獎金倒是從來沒見過。
如果說以上幾點還能忍,最難受的還是他的客戶溝通能力。一個優秀的上司,應該是團隊和客戶之間的橋梁,能精準理解客戶需求,并合理引導。但他偏偏是一個“翻譯機”,不僅不能幫忙篩選需求,反而總是給我們帶來一堆奇奇怪怪的要求。
比如,客戶明明說想要“簡約現代的科技感”,他轉頭就告訴我們:“客戶希望有那種未來城市的感覺,帶點賽博朋克風。”但等方案交過去,客戶卻一臉懵逼地說:“我們從沒提過賽博朋克啊?”
有時候,客戶的需求很清楚,他卻總要自作聰明地“再加工一下”,然后帶著一堆毫無邏輯的需求回來,比如:
更要命的是,他特別喜歡承諾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,比如本來需要一周的設計,他會拍著胸脯跟客戶說:“三天搞定!”然后轉頭對我們說:“大家加加班,問題不大。”
說了這么多,作為職場人,我當然知道不可能要求每個上司都完美。但如果一個上司在創作、審美、管理和溝通上都不行,那真的讓人無從下手。面對這樣的上司,我們能做的,要么是努力適應,在他奇葩的需求中找到生存空間;要么就是盡早認清現實,另尋高枝。
畢竟,在一個不懂設計的領導手下,廣州標志設計師的成長空間是很有限的。而一個沒有創意的上司,帶來的只有無盡的返工、加班和職場內耗。希望未來的職場里,我們都能遇到真正懂設計、懂管理、懂溝通的好上司,而不是一個只會PPT排版的“假裝設計師”。